上海碳交易计划在碳价格较低的时候撤销津贴政策,在碳价格较高的时候出售更多以维持相对稳定水平。
从往年的分数来看,市民的环境意识在2009年达到了一个最高点75.9分,近三年则连续下滑。尤其是今年1月份,北京遭遇的第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播了10分钟,信息到达的人群肯定会进一步扩大。
调查结果中,最让人意外的是PM2.5的公众知晓率。最后五位中,城区占了4个,依次是海淀、朝阳、石景山和丰台。城六区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东城区,排在第8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空气质量普遍还不错的怀柔区却排在了倒数第三,仅比石景山和丰台略好昨天,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公布了第9次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结果,围绕市民环保认知水平、关注程度、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四方面,去年北京市民环境意识得了71.6分,连续三年下滑。
从往年的分数来看,市民的环境意识在2009年达到了一个最高点75.9分,近三年则连续下滑。该调查报告项目相关负责人刘敬奇介绍,去年,北京市民环境意识得到的71.6分,是根据大家对热点环境议题、环保常识、对环境的关注度、日常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得出的百分制综合评分。问题是: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忽视时间地点,而在全球推广?时过境迁,今天我们面临的污染方式、资源条件和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大为不同。
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收入显然不到可以把高污染产品生产转向其他不发达国家的水平。随着今后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提高了,对环境的需求也会变高,会主动采取环境友好措施,可以有更多的环境投入,即先污染后治理。看看历史,发达国家倒U形曲线的快速实现常以不发达国家的加速污染为代价,即污染生产转移。如果经济发展是曲线出现的充分条件,那么低收入水平下的环保政策可能是奢侈而没有必要。
2013年 1月,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经济学的基本解析是:收入与环境改善正相关,当人们越富有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就越高,越有能力降低环境的恶化程度。
这种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它是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一个理论,试图说明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会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先污染后治理的倒U形曲线形状。目前,我国所处的情况很不一样,高速经济增长将面临资源缺口,资源价格会持续走高,工业化的剩余可能不足以用来消除外部的不景气。放任环境恶化,除了今后治理成本高,还需要考虑污染影响的不可逆性,今天我们看到的雾霾天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置疑,这种损失不会因为在经济发展后期的环境治理而逆转,而且其成本不是金钱可以计算的。但是,如果现阶段对这些环境资源造成严重枯竭和退化,需要很长时间和很高成本才能恢复,这个是确定的。
倒U形曲线并非全球标杆雾霾天气为我国的环境污染敲响了警钟。一般来说,环境的改善需要依靠收入水平提高、经济结构调整、资源效率提高、投入构成变化及生产技术进步,除收入水平外的其他几种因素受资源价格驱动。造成雾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汽车尾气、城市建设、地形构造等等,但是,大量消耗能源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主要原因,这也引发了公众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和改善的呼声。西方国家成功的环境治理经验似乎向人们展示这样的推论:即快速增长发展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环境污染不可避免,环境问题可以通过经济快速增长来尽快超过对环境不利的发展阶段,抵达对环境有利的发展阶段。
首先会加大整个经济运行的能源消耗量,其可行前提是有大量低廉的资源供给。(作者系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
同样一个地方,今天可以是万里晴空,第二天就可能是漫天雾霾。污染物排放出来后,要在大气里输送扩散,同时这些污染物还会发生多相化学反应,然后通过干湿清除返回到地面或水体。
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通过学科间的交叉加强观测,充分认识污染形成的机理和输送规律,据此建立更好的模型来描述大气化学过程、大气动力过程和大气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是污染物排放强、大气扩散条件差和跨区域输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充分说明了空气污染与天气、气候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解决相关问题亟须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这一现象是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解决近几年不断加剧的北方雾霾天气提供一个思路?符淙斌说,也有学者指出,由于气溶胶增加引起的地表辐射减弱会削弱低层大气垂直混合,增加污染物积累。国内外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因气溶胶引起的地面辐射减少会导致东亚季风减弱,这可以解释中国近年来的南涝北旱。计算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城市化影响明显降低地表风速。城市群区有多种气候效应,其中一个气候效应就是降低地面风速。
当前,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以寻求应对和解决之策。从全球来看,东亚地区污染物浓度最大,同时也是季风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
这与我们目前的大范围重污染事件之间有何种联系有待研究,但空气污染天气、气候的双向作用会通过正反馈加剧空气污染。同时,北方干旱又可能增加沙尘和扬尘,进一步加剧低层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降低地表风速改变了大气扩散条件,也会进一步加剧城市和区域污染。二是要推动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区域间联防联控来提高污染控制成效,同时要通过跨部门协作加强相关问题的治理和预警。
在致力于长期治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针对重污染的预报预警和应急机制,由此提高应对能力并减弱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些工作均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环保、气象部门的协同攻关。实际上,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状况的变化,比如说污染物导致的大气和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会改变低层大气的热力结构,反过来促进污染物的积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符淙斌举例说,在大气污染的时间变化方面,天气过程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天气的变化在长时间尺度上又与东亚季风气候密切相关。
因此,空气污染的预报和极端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测必须充分考虑大气条件。在这些影响空气污染的关键过程中,天气、气候变化均可以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天气、气候,即大气的动力条件和热力结构对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夏季风的强度与PM2.5的指数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夏季风弱的时候,PM2.5的浓度高。
近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院长符淙斌在上海市院士中心第60期院士沙龙上阐述了上述观点。符淙斌强调,国外经验表明,空气污染是可防可控的。
大气条件不仅仅会影响污染物的输送或沉降。通过分析最近32年华北平原和中国东部地区平均风速的变化,符淙斌指出,该地区可以清楚地看到风速呈现减弱趋势,而减弱最明显的季节恰恰是在春季和冬季,也正是污染物加剧最显著的季节。符淙斌指出,人为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元凶。符淙斌指出,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近年来全球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这三大城市群占据了全国26%的人口并创造了47%的GDP。
夏季风强时则反之,强弱年份浓度差异可达20%。污染物气溶胶是不是可以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又是否会影响大气污染?符淙斌说,我们发现这两者不是简单的谁影响谁,而是存在着一个非常复杂、相互反馈、相互作用的关系
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显著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进一步提高,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不超过6.5%,跨界断面、重点控制单元控制断面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方案》是全省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依据《方案》要求,到2015年全省城镇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功能要求。昨日,省政府批复《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四川省实施方案》。